“红色旅游”政策的机遇与困境:南京近代史资源的当代价值再思考

南京,作为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,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。中山陵、总统府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标志性景点,铭刻着国家民族的苦难与奋争,是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南京积极落实国家红色旅游战略,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红色景区提档升级,红色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。然而,在快速发展的背后,内容同质化、体验单一、与年轻群体脱节等问题逐渐显现,亟需通过创新思维释放近代史资源的当代价值。


红色资源优势显著,政策持续加码

作为“六朝古都”和“民国首都”,南京在全国红色旅游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。据统计,全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红色遗址20余处,每年接待红色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。近年来,《南京市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》《南京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方案》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,将红色旅游纳入城市文旅发展的核心内容,并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景区数字化改造、服务优化、环境提升等项目。2023年,全市主要红色景区接待游客人次较2019年增长27%,票务收入增长逾30%。


内容趋同化掣肘红色旅游持续吸引力

尽管游客数量持续增长,但南京红色旅游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明显短板。多数景区讲解模式仍停留在“背稿式”讲述,缺乏沉浸感与情感共鸣;文创产品开发不足,缺少体现南京历史特色与时代精神的高附加值衍生品;参观体验同质化严重,不少游客反映“看过一次就失去兴趣”,难以形成回头客。调研数据显示,在18-35岁青年游客群体中,超过60%对南京红色景区的总体印象是“单调、乏味、缺乏创新”,这与政策初衷形成明显反差。


当代价值呈现不足,未能有效联结现实

红色旅游的本质在于价值观教育,而南京丰富的近代史资源理应与当代社会议题形成有机联结,如和平理念、社会责任、民族团结等。然而,当前南京不少红色景区展陈内容局限于对苦难与胜利的平面叙述,缺乏将历史精神与当代生活融合的叙事能力,未能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共鸣。与此同时,南京红色旅游在传播策略上显得滞后,缺乏系统的新媒体矩阵建设和针对年轻群体的传播内容,难以形成现象级传播效果。


创新转化路径:内容升级与体验重塑

要让红色旅游真正深入人心,南京亟需从内容表达到体验形式进行全链条创新。首先,应突破传统讲解模式,将历史故事与现代叙事相结合,赋予展陈内容更鲜活的时代感。其次,应加快引入AR、VR等沉浸式技术,将南京保卫战、中山陵筹建等重大历史场景数字化再现,丰富参观体验,提升互动性和趣味性。此外,应大力开发红色主题剧本杀、沉浸式展演等深度体验项目,让游客以“参与者”而非“旁观者”的身份走进历史。


营销与传播:打造年轻化、国际化形象

在营销方面,南京可借助国家公祭日、建党纪念日等重要节点,联合短视频平台、知名自媒体等渠道,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创意内容,实现红色旅游“破圈”传播。同时,应充分发挥南京“世界文学之都”“世界和平城市”等国际品牌效应,将红色旅游与国际人文交流有机结合,通过举办国际青少年研学项目、和平主题展览等形式,扩大南京红色旅游在全球的影响力。


政策协同发力:释放资源当代价值

南京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对内容创新、技术升级、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,鼓励景区与高校、文化创意企业合作,共同打造有深度、有温度的红色旅游产品。同时,应推动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、文化演艺等产业链上下游联动,实现红色旅游从单一门票经济向多元综合消费的转型升级。


结语

红色旅游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,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。南京理应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、更具创新力的手段,充分挖掘和激活近代史资源的当代价值,让红色旅游真正实现从“看景”到“悟史”,从“流量”到“留心”,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与竞争力。

“红色旅游”政策的机遇与困境:南京近代史资源的当代价值再思考

 

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j.zgqcrb.com/6933.html

(3)
南京时报的头像南京时报
上一篇 2025 年 6 月 27 日 下午3:16
下一篇 2025 年 6 月 27 日 下午9:33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